
全球首发! PCB大企推出基板新技术
LG Innotek近日宣布一项首发技术:全球首个应用于移动设备高附加值半导体基板的“铜柱(Cu-Post)技术”。
LG Innotek表示,这一创新工艺已在量产产品中实现应用,标志着下一代智能手机封装工艺进入全新阶段。这项技术将手机芯片的“底座”玩出了新高度,让芯片连接更紧凑,手机性能更强大,设备也更轻更薄。
这项“铜柱技术”到底是什么?
我们都知道,智能手机内部集成了大量芯片,如应用处理器(AP)、射频模块(RF)、AI芯片等,而它们与主板之间的“桥梁”就是——半导体基板。
传统上,芯片通过焊球(Solder Ball)连接在基板上,再与主板通讯。但这套方法存在天然的“物理瓶颈”:焊球体积大,占空间;间距难以再缩小,否则焊接易短路;散热慢,特别在AI、高频通信场景下压力大。
LG Innotek此次发布的“铜柱技术”,就像是在原本的连接系统上,建起一排“铜制立柱”,取代原始焊球直接贴附的方式。新结构是:“铜柱+小型焊球”。
这一设计让连接更紧密、布线更密集、结构更稳固,从而带来多个颠覆性优势。
技术突破四大核心优势:
让主板瘦下来!基板面积最多缩小20%。
小型焊球+铜柱结构,将焊点间距缩小约20%,同样尺寸能放更多线路。对于追求“无边框+超薄机身”的手机来说,是设计自由度的大幅释放。
让手机冷静下来!散热效率提升数倍。
铜的导热率是铅的7倍以上,能更快释放封装内部热量。对AI运算、高负载通信等高发热场景极其友好,避免芯片过热降频。
让芯片更强!电路集成度显著提升
同等面积上布线更多,支持射频SiP模块、AI模组等复杂系统封装,满足未来高算力+高频通信的趋势发展。
高温下更稳定!封装更可靠
铜柱结构耐高温、抗热胀冷缩形变,提升焊点结构长期可靠性。手机、汽车电子、可穿戴设备都可长期受益。
技术怎么来的?
这项技术并非一蹴而就。在2021年,LG Innotek预测智能设备将进入“高密度封装+小型化”的趋势,传统工艺将难以为继,于是启动铜柱技术开发,并借助数字孪生+3D仿真平台进行高度模拟。
这意味着:
设计过程不再依赖“做出来再测试”,而是模拟千万次热应力、电信号路径、焊接条件;大幅缩短开发周期,加快产品稳定导入。
目前,LG Innotek已围绕“铜柱技术”申请了超过40项专利,从材料、电镀到封装方式全面布局。
应用前景如何?
已导入应用于RF-SiP基板(5G射频通信核心部件);拟拓展至FC-CSP(倒装芯片封装)、FC-BGA(高端服务器/AI芯片封装);面向高端手机、汽车电子、AR/VR等终端需求。
LG Innotek预计,到2030年,公司半导体元件年营收将突破3万亿韩元(约合22亿美元),成为新业务核心支柱。
LG Innotek CEO Moon Hyuk-soo:“这项技术的初衷,并不是单纯地提供零部件,而是希望通过改变连接方式,从根本上推动客户成功。”
参考来源:The Korea Times、Pulse News、Business Korea、Korea JoongAng Daily、ICViews、腾讯新闻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|||